將太陽能轉(zhuǎn)化為化學能,不僅能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存儲,還能實現(xiàn)能源小分子(二氧化碳、水等)的高效利用,是“雙碳”領域重要的學術前沿。天津大學新能源化工團隊在光電化學儲能領域領域深耕多年,近期該團隊又在人工光合成領域取得新進展,實現(xiàn)了新型電極結構的構建,新型反應系統(tǒng)的設計和新反應路徑的辨析。
光電水分解制氫反應模擬了自然光合作用的光反應。為了避免電解液腐蝕,需要沉積保護層(圖1a)。該團隊設計并制備了一種非連續(xù)的疏水有機保護層(有機硅烷),這種疏水性的保護層具有不連續(xù)的孔,可以形成薄的氣體層,從而將吸光基底與電解液分離,同時金屬鉑助催化劑仍可以與電解液進行接觸。利用該電極,水分解制氫的電流密度達到了35 mA/cm2,光電反應穩(wěn)定性超過了110小時(Nature Commun.2022, 13, 4460,圖1b)。相比于水分解制氫反應,(光)電催化二氧化碳過程,則是模擬了自然界中光合作用的暗反應,從而獲得含碳化合物。通過保留C-O鍵,可以提高還原產(chǎn)物中含氧產(chǎn)物(如甲醇、乙醇等)的選擇性。該團隊提出了一種增強氧原子吸附的反應路徑設計策略,促進了具有氧鍵合構型的甲酰基中間體(*OCHO*)的生成。結合高壓反應器,最終在-1.1 V vs SHE(標準氫電極)的電勢和4 MPa的反應壓力條件下,實現(xiàn)了最高80.4%的甲醇法拉第效率(Nature Commun.2022, 13, 7768)。然而,單獨的電催化過程往往需要消耗較多的電能。引入光生電壓,有望最終構建無偏壓的“人工樹葉”。該團隊展示了一種用于二氧化碳還原的光電化學流動反應器,該反應器具有背照式硅基光陽極,其中系統(tǒng)的光生電壓達到了0.7 V,大大減少了系統(tǒng)的外加偏壓。在此基礎上,利用陰極的銀基催化劑,使系統(tǒng)的太陽能到一氧化碳化學能的轉(zhuǎn)化效率達到了2.42%(Nature Commun.2022, 13, 7111,圖1c)。延長產(chǎn)物的碳鏈,獲得高價值精細化學品、醫(yī)藥中間體,可以進一步提高人工光合成的經(jīng)濟性。該團隊提出了一種具有可控鈀位點比率的鈀/銅催化劑來實現(xiàn)苯甲醛偶聯(lián)反應。在−0.40 V vs. RHE(可逆氫電極)電勢下實現(xiàn)了氫化安息香(可用于合成止痛藥)的高效生成,產(chǎn)率為85.3%,反應速率達1.27 mmol/mg/h(Nature Commun.2022, 13, 7909,圖1d)?;谠诠怆娀瘜W儲能領域的重要貢獻,該團隊受邀為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撰寫封面綜述論文(doi: 10.1021/accountsmr.2c00175),系統(tǒng)闡述其研究范式。
圖1光電化學儲能的最新進展。(a)光電極與人工樹葉;(b)具有有機保護層的新型光電極結構示意圖;(c)裝配光陽極的流動光電反應器;(d)高價值長碳鏈有機物的可控合成。
上述研究結果深化了對光電催化反應中光生電壓的產(chǎn)生、載流子的傳輸以及表面催化機理的認知。提出的對光生載流子傳輸行為進行精確調(diào)控的思路,以及精細調(diào)節(jié)原子排布和元素雜化模式的方法,可以擴展應用到其他半導體、金屬電極材料的創(chuàng)制上,促進了太陽能的高效大規(guī)模存儲。
原標題:天津大學新能源化工團隊在光電化學儲能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