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伏行業(yè)情勢急轉。
主旋律正從需求端“星辰大海”轉向供給端“群雄逐鹿”,主要矛盾正從行業(yè)增長轉向彼此競爭,投資機會正從系統Beta轉向個體Alpha……
在行業(yè)轉變的關鍵時點,晶硅產業(yè)鏈上的巨頭們,暗潮涌動,姿勢各異,表現了各自對未來發(fā)展的不同理解和態(tài)度,也將深刻影響未來的產業(yè)格局。
01.技術路線“爭議永存”
要說分歧,技術路線最大。
實際上,技術路線之爭一直都在,始終是光伏行業(yè)進化與分化的一個重要因素,也因此巨頭們對技術路線的選擇都頗為慎重。
從早年的單晶與多晶之爭,到后來的大小尺寸之爭,再到如今的N型技術路線之爭,這也成為光伏行業(yè)最為津津樂道的佳話。
近來,技術之爭尤甚。
晶科能源是N型TOPCon的堅定支持者,而隆基則獨樹一幟,去年提出押注BC電池,引領BC電池潮流。
總體上,現階段光伏巨頭在TOPCon上的布局更加明顯,預計2024年出貨量占比將達到40%并超過PERC。
對于此前頗為熱鬧的HJT,數年爭議之后,如今光伏巨頭們表現比較一致,均未進行大規(guī)模布局。
至于更進一步的鈣鈦礦等新興技術,目前仍未進入射程,尚在觀望階段,巨頭們還未到最終下注之時。
不管技術路線爭議如何,我們一直強調,光伏只有過渡技術,沒有終極技術,作為高度市場化的應用型產業(yè),動態(tài)進化,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。
02.一體化“求同存異”
近年,一體化是共識,但姿勢各異。
一方面,晶硅產業(yè)鏈上游巨頭隆基、通威先后戰(zhàn)略布局下游組件,隆基組件已經進入全球第一梯隊,通威更是后來居上,2023年一躍進入行業(yè)全列。
另一方面,以晶科、晶澳、天合、阿特斯為代表的傳統組件巨頭,不甘示弱,向上游進軍,不同程度地布局電池片、硅片和硅料環(huán)節(jié),尤其是電池片作為光伏行業(yè)的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,創(chuàng)新不斷,彈性十足,更是組件巨頭“一體化”的重點方向。
巨頭們紛紛拋棄專業(yè)化,進入一體化混戰(zhàn)。
回顧這場這一體化混戰(zhàn),隆基從最初的硅片巨頭,一度成為組件全球第一;晶科則從傳統的組件巨頭,一躍成為N型電池帶頭大哥;而通威更是戰(zhàn)略拓展的高手,一體化步步為營。
目前,一體化進入深水區(qū),以晶科為代表的垂直一體化大基地建設,將成本控制推向極致;以阿特斯為代表的海外一體化也拉開序幕,將光伏內卷推向新高度。
如今,隨著光伏全產業(yè)鏈趨于過剩,加之資本收緊,IPO及再融資放緩,地方政府投資積極性也可能降低,一體化預計放慢腳步,各家巨頭或將在戰(zhàn)略上更加審慎,在戰(zhàn)術上更加精細。
03.戰(zhàn)略縱深“各顯神通”
除了制造端一體化,戰(zhàn)略縱深更是差異明顯。
需要強調的是,晶科體系中晶科能源負責制造(包括光伏和儲能系統),兄弟公司晶科科技則負責光伏電站;阿特斯A股負責制造(包括光伏和儲能系統),而母公司美股CSIQ則負責能源(包括光伏電站和儲能項目開發(fā))。
這里的戰(zhàn)略縱深,我們更多站在制造端主體來看。
天合光能在下游分布式光伏上比較突出,旗下天合富家已經宣布分拆上市。從其他巨頭來看,制造業(yè)務和電站業(yè)務分別上市也是趨勢,畢竟商業(yè)模式、財務模型和估值邏輯都不同。
阿特斯的儲能業(yè)務則比較耀眼,已成為其第二大主業(yè),截至2023年下半年,儲能系統訂單儲備約43GWh,在手訂單金額26億美元(約合186.7億元人民幣)。
而隆基則重點打造氫能,并成立隆基氫能,定位綠氫裝備與方案提供商,在綠氫層面與光伏行業(yè)互動,近年在電解槽等方面做了技術儲備和應用,已建成產能2.5GW,位居行業(yè)第一。
由于國內市場高度內卷,海外市場成為各家巨頭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方向,成為最為肥美的市場份額,擁有更高的毛利率水平,而且市場份額的持續(xù)性更強,有助于獲得資本市場的更高估值。
海外市場看起來很美,壁壘較高。
海外市場需要較強的本地化銷售及交付能力、本地化融資能力、本地化售后服務、本地化員工管理等,這些全生命周期的本地化能力絕非一朝一夕之功。
在這方面,阿特斯則比較突出,2023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達72.27%,全行業(yè)第一;在制造端,2023年10月底阿特斯宣布在美國新建5GW高效N型電池項目,近期其美國5GW組件工廠也已投產。
光伏行業(yè)內卷不止,巨頭們在戰(zhàn)略上無不憂患,均在不同方向上不同程度進行布局,各顯神通。
在光伏行業(yè)周期調整的關鍵時點,競爭白熱化,巨頭之間的較量更是“毫厘之間”,進入高階競爭階段,巨頭之間的角逐才剛剛開始,十分期待。
原標題:光伏巨頭“各奔西東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