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進一步提高單晶硅太陽電池轉化效率,利用IBC電池高短路電流與HJT電池高開路電壓的優(yōu)勢,可結合成交叉指式背接觸異質結(HBC)太陽電池。專家認為,IBC+HJT是未來電池效率提升的方向。
與IBC結構太陽電池相比,HBC太陽電池采用a-Si∶H作為雙面鈍化層,具有優(yōu)異的鈍化效果,能夠取得更高的開路電壓。在生長PN結的工藝中,他們采用區(qū)域型掩膜摻雜,降低了載流子的復合損失。與SHJ結構的太陽電池相比,其前表面無電極遮擋,而且采用SiN減反層取代TCO,減少光學損失的優(yōu)勢更加顯著(在短波長范圍內),結合前表面兩點優(yōu)勢,HBC電池能夠取得更高的短路電流。
對于晶體硅太陽電池,Jsc的理論極限是43mA/cm2。HBC電池結構如圖所示,與傳統(tǒng)IBC電池不同的是,背面的emitter和BSF區(qū)域為p+非晶硅和n+非晶硅層,在異質結接觸區(qū)域插入一層本征非晶硅鈍化層。
2017年,日本Kaneka公司研發(fā)的電池先后取得了26.3%、26.63%的轉化效率,其Voc可以達到0.740V,Jsc達到42.5 mA/cm2,FF達84.6%。該公司的HBC電池前表面無金屬電極,背部P、N層呈現有序規(guī)則的交錯排列,大大降低了串聯電阻Rs,且與P、N層接觸相間的金屬電極能夠形成很好的歐姆接觸,增大了短路電流。另外,優(yōu)異的本征鈍化層能夠獲取高的開路電壓。這兩大優(yōu)勢也決定了日本Kaneka公司能夠相繼取得世界晶硅電池的最高效率。
今年初,有消息稱,普樂新能源“2GW超高效N型光伏電池項目”簽約儀式在徐州高新區(qū)管委會舉辦。據悉,總投資額為20億元的2GW超高效N型光伏電池項目致力于N型HBC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研發(fā)和生產,是未來單位發(fā)電效率最高的晶硅太陽能電池。
1.IBC電池。IBC電池最顯著的特點是PN結和金屬接觸都處于太陽電池的背部,前表面徹底避免了金屬柵線電極的遮擋,結合前表面的金字塔絨面結構和減反層組成的陷光結構,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入射光,減少光學損失,具有更高的短路電流。同時,背部采用優(yōu)化的金屬柵線電極,降低了串聯電阻。通常前表面采用SiNx/SiOx雙層薄膜,不僅具有減反效果,而且對絨面硅表面有很好的鈍化效果。目前IBC電池是商品化晶體硅電池中工藝最復雜、結構設計難度最大的電池。美國SunPower公司已經研發(fā)了三代IBC太陽電池。其中,2014年在N型CZ硅片上制備的第三代IBC太陽電池的最高效率達到25.2%。
2.HJT電池。異質結有利于太陽電池獲得更高的開路電壓,從而獲得較高的電池效率。由于異質結中兩種半導體材料的禁帶寬度、導電類型、介電常數、折射率和吸收系數等不同,比同質結的應用更加廣泛。從20世紀80年代起,日本Sanyo公司及隨后的Panasonic公司在單晶硅異質結太陽電池(HIT,也稱SHJ)領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,經過對本征a-Si∶H鈍化層、背部場結構、高導電與高透過ITO、陷光結構、金屬化柵線和硅片厚度等關鍵技術的不斷優(yōu)化與調整,2013年將面積為101.8cm2的SHJ太陽電池效率提高到24.7%,開路電壓(Voc)達到750mV,遠高于同質結電池的開路電壓。2019年,漢能成都研發(fā)中心再次刷新高效硅薄膜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世界紀錄,其制備的冠軍電池片,全面積(M2,244.45 c㎡)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5.11%。相關數據經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(ISFH)認證,各項參數如下圖所示。
近年來我國在HJT電池產業(yè)化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發(fā)展。
IBC+HJT。具有優(yōu)異的光利用率的IBC結構仍然是目前高效晶硅太陽電池研發(fā)的必要條件,這歸功于其前表面無金屬電極所帶來的高短路電流的優(yōu)勢。優(yōu)異的選擇性全鈍化接觸技術是提升開路電壓與填充因子的關鍵因素。應充分地發(fā)揮這兩大技術的優(yōu)勢,才能夠實現更高的電池轉化效率,并為實現低成本、高效率晶硅太陽電池的商業(yè)化和產業(yè)化建立一定的基礎。
原標題:HBC才是太陽電池終極之戰(zhàn)?